从《诗经》中的“夙夜在公”到《尚书》中的“以公灭私”,从西汉贾 谊《治安策》中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到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到清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 祸福避趋之”,贯穿其中的传统美德是:
A.强调知行合一,注重躬行实践
B.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C.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D.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道德知识。 第二步,“以公灭私”意思是指出以公心而去掉个人的私情或恩怨。“国而 忘家、公而忘私”是指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 公为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就是为官者应把国家,民族 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苟 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意思是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难道 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以公灭私”“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均 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的体现。与B项表述一致。 因此,选择B选项。
点击查看>>>2025版军队文职考试图书合集(教材/题库/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