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行测之言语理解与表达每日一题:2024年10月7日
国家公务员行测之言语理解与表达每日一题:2024年10月7日!由黑龙江华图提供在线答疑。更多关于国家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相关考试技巧,国考公告职位表,国考公告发布时间,国考笔试时间快讯等相关内容,请关注国家公务员 官网发布以及黑龙江华图,值得信赖!
17.大熊猫分布区内目前分布的4种大型食肉动物,即豺、狼、豹和雪豹,其分布区范围自20世纪中期以来均出现明显下降,其中以豺最为严重——过去10年间,豺与狼在大熊猫分布区内均只有零星记录(豺仅被记录到4次,狼11次),在部分山系可能处于濒临消失的边缘。大型食肉动物的窘迫与大熊猫卓有成效的保护形成了明显反差,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是大型食肉动物处在食物链顶端,对栖息地面积和质量的要求远比其他动物苛刻。
根据上述文段,可以推出:
A.提供大面积、高质量的栖息地或是留住大型食肉动物的关键
B.对大熊猫保护的投入广泛惠及了跟它同区域分布的其他动物
C.对大熊猫的全面保护极大地挤压了大型食肉动物的生存空间
D.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可使大型动物得到全面保护
【答案】A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符合原文,对应尾句“大型食肉动物的窘迫,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是……对栖息地面积和质量的要求远比其他动物苛刻”,由此可以合理推出,如果提供大面积、高质量的栖息地可能会解决大型食肉动物的窘境,选项中的“或是”语气也比较合适。B项无中生有。C项不符合原文,对应“大型肉食动物的窘迫与大熊猫卓有成效的保护形成了明显反差”,原文是将大型肉食动物境况与熊猫的境况进行对比,未涉及“挤压”。D项无中生有,文中未涉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
因此,选择A选项。
更多的国考备考以及考试大纲可以关注“国家公务员局专题”及“国家公务员局”官方网址发布,考生们应提前备考,轻松面对国家公务员考试。更多资讯请关注黑龙江华图微信公众号(hljhtjy),黑龙江公务员培训咨询电话:0451-88882340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公务员备考指导老师《《《
报考指导老师 | 省份 | 类型 | 选择地市 | 展示 |
加老师领取备考资料 | 黑龙江 | 公务员 | 点击进入 |
相关备考问题有:
如何选定未来工作的城市?
相信报考公务员的同学,非常看重它的稳定性,公务员既是一份职业,又是一种人生选择,如果忽视了今后的家庭和生活,这种稳定性是不存在的。
兼顾生活和家庭,既要考虑原生家庭中父母的养老问题,又要考虑新家庭中爱人的工作和孩子的受教育问题,对此影响最大的就是地域问题。
如果有爱人的,要在父母所在城市、爱人工作所在城市、上学城市当中权衡,列出不同可能。
有处级及以上关系的,加1分;
是省会城市或副省级城市,加1分;
有住房的一方,加1分;
有重点学校学区房的,加1分;
如果距离超过500公里的,有高铁/动车站的,加1分;
将这些因素加权考虑,理性选择你要报考的区域。
千万不要幻想,工作之后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在公务员体制内,升职加薪是非常缓慢的过程,很多公务员工作十年二十年还是科员的大有人在。灰色收入在大部分基层岗位是不存在的,但是风险却很大。而福利房、廉租房、配售房等住房福利,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买房同样是公务员人生第一大事。另外想通过调动,调换地域也是难上加难的问题。
即便是应届生,从入职到孩子上幼儿园也是很快的,孩子入学是头等大事,作为公务员落户入学未必困难,但不是所有机关都有子弟小学,尤其是一线城市,好学区依然十分稀缺。因此老家有好学区,就考回老家去。
国家公务员招考简章在哪看为您带来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及报名时间通知,了解更多公务员考试招聘考试资讯,请持续关注黑龙江华图教育!
点击查看》》》
书教材及网络课程名称 | 数量 | 价格 | 点击购买 | 展示 |
2025版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行测申论教材 | 4套 | 74元 | 点击购买 |
相关备考知识点有:
动态描写法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运动状态的描写,创造具体而栩栩如生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动态描写法包括两类:一类是对运动着的景物的描写,一类是对静物所作的动态描写。动态描写法的目的在于赋予客观事物以运动感、活力感、变化感,克服形象的单调性,丰富形象的多样性,达到更好地表现事物、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没有体现动态描写法的是:
A.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
B.夜阑人静,家养的大黄狗趴在院子里安静地睡了
C.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的黄锦,直铺下去
D.一轮杏黄色的满月,悄悄从山嘴处爬出来,把倒影投入湖水中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一类是对运动着的景物的描写,一类是对静物所作的动态描写;
②目的在于赋予客观事物以运动感、活力感、变化感,克服形象的单调性,丰富形象的多样性,达到更好地表现事物、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望穿秋水”“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体现了“对静物所作的动态描写”和“运动感、活力感、变化感”,符合定义;
B项:“大黄狗趴在院子里安静地睡了”,没有体现“运动感、活力感、变化感”,不符合关键信息②,不符合定义;
C项:“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体现了“对运动着的景物的描写”和“运动感、活力感、变化感”,符合定义;
D项:“悄悄从山嘴处爬出来”“投入湖水中”,体现了“对运动着的景物的描写”和“运动感、活力感、变化感”,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B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