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3小题,每题14分,共42分)
30.材料:
白老师班上的小楷是农民工的孩子,小楷担心自己说话有口音,不愿意开口说话,性格非常腼腆。白老师对小楷耐心细致的关怀,夸赞他说话的声音好听,逐步引导小楷说话,慢慢地小楷愿意多说话了。白老师还找到小楷的家长,建议家长多鼓励小楷说话,让小楷多和同龄人玩耍。小楷越来越愿意和他人交流,性格开朗多了。
问题:从教育观的角度,评价白老师的行为。(14分)
30.【参考答案】
这位老师的做法是符合新课程下的幼儿素质教育观的。
首先,素质教育观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并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而是要面向所有的人。材料中老师并没有因为幼儿的父母是农民工而忽视对他的教育,反而不断鼓励她,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
其次,素质教育观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承认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材料中老师针对小楷说话声音好听的特点,鼓励小楷多进行表达,做到了因材施教,使小楷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再次,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材料中老师关注小楷各个方面的发展,关注小楷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小楷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最后,从学生的评价上,素质教育强调发展性和激励性评价。材料中老师积极关注小楷的成长,夸赞小楷说话的声音很好听,不断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总之,材料中白老师践行了素质教育观的相关要求,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