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试题资料

首页 > 黑龙江教师招聘考试 > 试题资料

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斯宾塞教育为完满

黑龙江华图 | 2021-10-18 14:27

收藏

  点击查看<<<备考图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在教育史上,重视实科教育,主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强调教育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杜威

  2.儿童身心发展存在高速发展期,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发展特别迅速而在其他阶段相对平稳。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特性?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

  3.明确提出“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藏息相辅”等重要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大学》

  4.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能,生活更加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只是本位论 D.能力本位论

  5.世界各国的学制存在着差别,但在入学年龄,中小学分段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这说明学制的建立要依据()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D.民族和文化传统

  1. 选C。

  【解析】英国思想家和社会学家斯宾塞,1861年出版了《教学论》。他是实证主义者,反对思辨,主张科学只是对讲演事实的描述和记录,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满生活做准备。在教学方面,他主张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重视实科教育的思想。

  2. 选D。

  【解析】关键期是指一个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个体的影响变得很小或没有。这里的高速发展时期,对应的便是关键期。这是人的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的表现。

  3. 选B。

  【解析】《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其包括: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①教学相长: ②预时孙摩: ③长善救失: ④藏息相辅:“⑤启发诱导等。

  4. 选A。

  【解析】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有: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个体自我实现。代表人物有卢梭、裴斯泰洛奇、斯宾塞、帕克、马斯洛、罗杰斯、福禄贝尔等。

  5. 选C。

  【解析】影响学制的因素的是: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二)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

  (三)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

  (四)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

  (五)要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世界各国的学制存在着差别,但在入学年龄,中小学分段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是考虑了学生的不同年龄的阶段特点而制定的。故选C。

  相关推荐: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