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试题资料

首页 > 黑龙江金融招聘考试 > 试题资料

农业发展银行常考知识点经济篇

黑龙江华图 | 2021-10-19 10:33

收藏

  常考知识点一:市场失灵

  一、市场失灵的原因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

  (一)垄断

  (二)外部性

  外部经济: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

  外部不经济: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

  (三)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

  公共物品的特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四)信息不对称

  1.逆向选择

  2.道德风险

  二、克服市场失灵的措施

  (一)针对垄断

  (二)针对外部性

  1.使用税收和津贴

  2.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

  3.使用规定财产权的办法

  (三)针对公共物品

  (四)针对信息不对称

  【多选】帕累托最优实现的充分必要条件有( )。

  A.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他们的边际转换率

  B.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相同的

  C.任意两个生产者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相同的

  D.每个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

  【答案】ABC。帕累托最优条件:(1)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对所有的消费者都相等。(2)生产的最优条件:任何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所有生产者都相等。(3)生产和交换的最优条件: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它们的边际替代率,故 ABC 正确,D 项错误。所以答案选 ABC。

  常考知识点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一、财政政策

  (一)含义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运用国家预算和税收等财政手段,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来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的一种经济政策。

  (二)工具

  国家财政由政府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构成:支出政策工具包括政府购买支出和转移支付;收入政策工具主要是税收。

  (三)自动稳定器

  自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1.税收的自动变化

  2.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四)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其效果

  1.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凯恩斯认为,当总需求水平过低时,政府应采取刺激需求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当总需求水平过高时,政府应采取抑制总需求的紧缩性财政政策。

  2.财政政策效果

  当 LM 曲线不变时: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导致 IS 曲线右移,产出 y 增加,利率 r 上升;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导致 IS 曲线左移,产出 y 减少,利率 r 降低。

  (五)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政府支出增加—物价上涨—实际货币供给减少—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量(M2)减少—债券价格下跌—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和消费减少

  二、货币政策

  (一)含义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

  (二)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又被称为“三大法宝”。

  (三)货币政策效果

  当 IS 曲线不变时:

  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 LM 曲线向右移动,使利率下降,总产出增加;

  紧缩性货币政策导致 LM 曲线向左移动,使利率上升,总产出减少。

  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

  【多选】在经济萧条时,财政可以通过( )来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发展。

  A.减少福利补贴支出

  B.降低税率

  C.增加政府支出

  D.提高财政补贴

  【答案】BCD。经济萧条时要使用扩张性政策,财政政策上要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故 BCD 正确、A 项错误。所以答案选 BCD。

  华图金融银行专场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