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试题资料

首页 > 黑龙江金融招聘考试 > 试题资料

中国银行招聘笔试题解析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黑龙江华图 | 2021-10-26 08:47

收藏

  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音乐是抒发情感的利器,这一曲钢琴独奏,表现出了人们对现在生活的向往和激昂斗志。

  B.这位画家生前名不见经传,却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画作被大家重新认识,短短几年内,其画作就成了收藏界炙手可热的艺术品。

  C.看到屏幕上出现的我国第一艘自己建造、设计的航空母舰,爷爷情不自禁地从沙发上站了起来,敬了一个军礼。

  D.一首曲子的好坏,不在于用了多玄妙的手法,而在于打动听众,唤起听众内心中的情感。

  【答案】A。B 项“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使人不敢靠近。属于贬义词,但文段为积极语境,色彩不符。C 项语序不当,应为先设计,再建造。D 项为“一面对两面”应在“打动听众”前加上“是否”。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

  32.填入括号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1)就目前而言,进行详尽的市场调查,认清不同客户群体对产品功能的需求有何不同,有助于研发部门( )地对产品进行统一调整和优化。

  (2)正是由于已经暴露的问题,公司管理层才要慎重考虑如何彻底整治,公司要做( )的事情,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A.因地制宜 正本清源

  B.有的放矢 追本溯源

  C.有的放矢 正本清源

  D.因地制宜 追本溯源

  【答案】C。第一空,文段提到针对客户不同的需求,研发部门可以有针对性的调整产品,“有的放矢”比喻说话做事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符合语境,排除 AD。第二空,“而”表示转折,转折后指出“头痛医通脚痛医脚”,侧重未能解决根本问题,空格应体现解决根本问题之意,“正本清源”是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符合语境。“追本溯源”指追究事物产生的根源,文段不是在寻找根源,而是侧重解决问题。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C。

  33.当只有一只眼睛可以看到猎物时,这意味着不可能进行立体定位。当两只眼時都可以看到猎物时,这意味着动物利用了立体感,这使得它们在攻击时可以做出更快的决策。乌贼是已知的第二个可以使用立体视觉来感知距离的无脊椎动物。英国的科学家表明,螳螂也具有双眼深度感知能力,拥有立体视觉。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知道( )。

  A.螳螂是科学家所知道可以通过立体视觉捕获猎物的第一种无脊椎动物

  B.具有两只以上眼睛的动物能够更快地定位猎物的位置,从而更快地发动准确攻击

  C.要想捕猎物,除非动物具有立体视觉

  D.只有一只眼睛的动物是无法进行立体定位的

  【答案】D。A 项,文段提到乌贼是第二个,文中提及螳螂是第一个。B 项,并非拥有两只眼睛可以发出更快的攻击,而是发出攻击时可以做出更快决策。C 项过于绝对,并非只有有了立体视觉才能捕捉动物。D 项,由“当只有一只眼睛可以看到猎物时,这意味着不可能进行立体定位”可知,D 项符合文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D。

  34.下列语句排列最为连贯的一项是( )。

  (1)中经“为政以德”的阐释,最终成为此后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治国方略。

  (2)“德主刑辅”始于先秦“明德慎罚”的观念。

  (3)这些思想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4)但仅有德治尚不足以达到国家有效治理的目标,我国古人找到了另一把“钥匙”,即法治。

  (5)德主刑辅、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6)“法者,治之端也”,“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强调了法治的重要地位以及依法而治的重要意义。

  A.(5)(4)(6)(2)(1)(3)

  B.(5)(2)(1)(4)(6)(3)

  C.(2)(1)(4)(6)(3)(5)

  D.(2)(1)(5)(4)(3)(6)

  【答案】B。首先,判定首句。(5)句先提出“德主刑辅”的主张,(2)句开始说“德主刑辅的起源”,(5)句先引入“德主刑辅”这一概念,应为(5)为首句,排除 CD。其次,验证选项。(5)(2)均在讨论“德主刑辅”的概念,话题一致。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

  35.下列语句排列最为连贯的一顶是( )。

  (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绿色发展理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中。

  (2)但如果绿色制造、绿色发展只是少数优质企业的实践,就无法带来格局的改变。

  (3)绿色低碳发展是企业发展中的应有之义,关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色,关乎人民福祉。

  (4)只有让绿色发展成为每家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准入门槛,未来才能让更多人成为受益者。

  (5)这种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动之举,在赢得公众赞誉的同时也为自身帯来经济收益。

  A.(3)(4)(1)(5)(2)

  B.(1)(5)(3)(4)(2)

  C.(1)(5)(2)(4)(3)

  D.(3)(1)(5)(2)(4)

  【答案】D。首先,判定首句。(3)句提出“绿色发展”是企业应有之义。(1)为背景铺垫,不易判定。其次,验证选项。(2)句提出绿色发展不能只是少数企业的实践这一问题,(4)为相应对策句,应先(2)后(4),排除 AB,对比 CD 两项,(3)句提出绿色低碳发展,不适合做尾句。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D。


华图金融银行专场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