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试题资料

首页 > 黑龙江教师招聘考试 > 试题资料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教综模拟题:道德形成的标志

黑龙江华图 | 2021-10-26 13:36

收藏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道德形成的标志是( )。

  A.道德信念 B.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

  C.价值内化 D.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2.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三个里程碑式的教学著作是( )。

  A.柏拉图的《理想国》、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康德的《论教育》

  B.卢梭的《爱弥儿》、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康德的《论教育》、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3.儿童多动症的核心特征是( )。

  A.活动过多 B.冲动任性

  C.注意障碍 D.学习困难

  4.分析问题,抓住问题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哪一阶段?( )

  A.发现问题阶段 B.理解问题阶段

  C.提出假设阶段 D.验证假设阶段

  5.( )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法。

  A.概念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6.在限定的时间内,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答案越多,表示其创造性越具有( )。

  A.新颖性 B.变通性

  C.独特性 D.流畅性

  7.课堂讨论是有助于学生思维进步、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情感的教学过程。以下做法中有利于组织和引导课堂讨论的是( )。

  A.估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B.创设情趣,提出丰富有挑战性的、吸引学生的、有价值的问题

  C.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解答线索、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

  D.选择适合特定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

  8.影响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根本因素是( )。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政治制度 D.人口数量

  9.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10.教师对所要讲的知识内容进行解释、说明、分析、论证的一种讲授方式是( )。

  A.讲述 B.讲读

  C.讲演 D.讲解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作出的反应,是人内在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外部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高低的重要标志,是通过练习或实践形成的。故本题选D。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相关著作。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三个里程碑。这三本书作为教育思想史上的里程碑,是因为这三本书分别代表着三类最具代表性的教育哲学:柏拉图的《理想国》是站在国家主义的极端立场上对教育制度进行规划的巨著,而卢梭的《爱弥儿》又是站在个人主义的极端立场上对学校教育进行设计的美好蓝图,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则是以反对教育中的任何二元论而著称的,他提出了一个对于个人与国家的折中的民主主义的教育框架。故本题选D。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多动症的特征。多动症儿童行为的主要特征是:(1)活动过多。(2)注意力不集中。(3)冲动行为。其中,核心特征是注意障碍。结合题干表述。故本题选C。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问题解决的阶段。问题解决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其中,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因此,分析问题、抓住主要矛盾是理解问题阶段的特点。故本题选B。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通过自己主动地探索、学习和独立思考,发现事物的变化及其内在联系,从中获得规律性的知识,从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发现学习强调学生是发现者,参与知识的建立过程,关心学习过程甚于关心学习结果。题干所述为发现学习的概念。故本题选B。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研究者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个:(1)流畅性。流畅性是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多少。(2)变通性。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3)独创性。独创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前辈的方法。题干中,“在限定的时间内,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答案越多”越具有流畅性。故本题选D。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堂讨论。如何组织和引导课堂讨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课堂讨论情境,提出富有挑战性、真正吸引学生的、有价值的问题或课题。情境创设的好坏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2)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讨论,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创造良好的讨论氛围。学生的回答哪怕是错误的,也应当得到真诚的帮助和鼓励。(3)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课堂讨论习惯与规范。只有建立了良好的讨论习惯与规范,才能使讨论过程活跃而又有序。故本题选B。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决定了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除此之外,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故本题选A。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均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故本题选B。

  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一种方法。讲授法主要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种方式。其中讲解是教师对概念、原理、定律、公式、例题等进行解释说明、分析或论证。故本题选D。

  点击查看<<<备考图书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