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面试

首页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面试

面试热点:整治偷税漏税没有盲区

华图教育 | 2022-02-16 09:27

收藏

  【背景事件】

  近日,又有知名人物因逃税被罚。日前,浙江省杭州市税务部门公布了拟对网络主播雪梨(本名朱宸慧)、林珊珊偷逃税的处罚结果:二人因偷逃税款,将被依法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分别计6555.31万元和2767.25万元。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明知偷逃税一旦“露馅儿”必将面临巨额罚款,仍有人前仆后继地以身试法,这恐怕不仅仅是钱的魅力太大,而是违法者有足够的“底气”不怕罚。此前一些明星等公众人物的逃税事件,无不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如今,两名网红主播再添“反面教材”,又一次为违法者敲响警钟——法律底线不可碰!

  有专家指出,两名网红主播的逃税行为实际带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对网络直播等“流量经济”予以更规范监管,避免其成为税法执行的“灰色地带”乃至盲区。毕竟,相较于一般行业,当前直播经济迅速发展,因其具有极强虚拟性、高流动性的特点,给税收监管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唯有有针对性地完善和升级税收征管制度,才能从源头上堵住“网红”偷逃税的漏洞。此次两名网红主播的逃税行为就是税务部门通过税收大数据分析后发现的。我们也希望随着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的发展,偷逃税行为将无处遁形,进而从制度和技术上切实维护税法权威和社会公平。(央广网特约评论员 任然)

  【具体分析】

  近期,网络主播薇娅、朱宸慧、林珊珊三位网络带货主播因偷逃税款被查,涉及金额高达十几亿元,事件一经被曝光,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被罚十几亿那是什么概念?

  我们不难发现,近几年随着网红经济的兴起,主播成为新型职业,他们通过带货等形式赚钱,头部主播们更是赚得盆满钵满。作为高收入的公共人物,本应起到带头作用,自觉依法纳税,但由于相关制度还不完善、监管不力等,众多主播心存侥幸,为了获取更多收益,想尽各种办法隐匿个人收入,“各显神通”——改变收入性质等方式,导致虚假带货、主播收入呈两级分化等问题层出不穷。如果长期放任其不管的话,会加剧社会的不公平感,严重影响税收环境的法治公平,甚至危害国家税收安全。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无规则意识。自身树立了不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被金钱蒙住了双眼,被金钱吞噬了良心。漠视了社会规则,更是没有意识到在时代要求中,行业的兴盛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行业的扶持等,在自我成就后偷税漏税,在错误中不断填充自我欲望。第二,税收制度的不完善性和滞后性。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让众多的企业和个人钻了空子,行业不断壮大,相关制度还未跟上。第三,属地监管责任不清。由于主播们的收入来源多元,很多主播还没有实体企业,常会让相关税收部门监管责任与范围难以认定。第四,违法成本低。如果被定义为初次犯罪,可根据法律规定,积极缴纳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接受行政处罚,可在刑法上免责。

  为了让“流量经济”更规范运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加强主播们自身的自律意识。可通过加强执法宣传力度,定期进行其职业和法律的培训。引导网络主播自觉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灌输依法纳税的意识。

  第二,完善相应的税收政策。一方面,健全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更多细则。另一方面加大对偷税漏税行为的违法力度,让其不敢为之。

  第三,加强其监管力度。一方面,发挥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力量,进一步加强对文娱行业从业人员的日常税收督查工作,建立信用奖惩机制,按规缴税纳税。同时,欢迎大家对违规行为积极渠道,开通举报电话等形式,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此外,不断完善大数据等新型技术手段的监管力度,以数治税,让“障眼法”无处可逃。另一方面,平台方对违法违规的主播们也要加大处罚力度,如永久性封号、实行市场禁入等。

  相信通过这次的“风暴事件”会给更多主播们以警示作用,不要绝了自己的“后路”。网络直播不是法外之地,逃避缴税行为必须严惩。

  相关图书推荐>>>2022公务员结构化面试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