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在每个过程中都会形成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这种做法符合了人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12.“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3.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遗传因素
B.社会环境
C.教育活动
D.自然环境
14.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
A.遗传素质
B.个体主观能动性
C.环境
D.教育
15.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
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