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挺好,我支持;但不能建在家门口,我担心。”社会必 需的公共设施遭到选址社区排斥甚至引起群体抗议,我们将 这种社会失灵 ∙∙∙∙ 的表现称为“邻避效应”;相反,当人们开始静心 解决问题,将邻避项目与社区再造、城市改建相结合,形成良 性循环,从而愿意公共设施落户本辖区时,“邻避效应”便转化 为“迎臂效应”。 这个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并不是政策的硬 性推行,更不是“一闹就停”的维稳方案,而是全民公共精神的 觉醒。
公共精神可以向两个方向挖掘:维护公共利益和与政府 合作共赢。 事实胜于雄辩,从 2007 年厦门 PX 项目伊始,“邻 避效应”在中国从未间断。 面对“群起而围攻”的公众舆情,政 府只能“一闹就停”。 投资大量流失、产业链条间断 、政府公信力受损 “邻避效应”并非无理,却是发展的顽疾。 我们再 把镜头聚焦今年的杭州———中泰垃圾焚烧项目。 杭州走出困 境,群众从挥拳反对到“迎臂 ∙∙ ”拥抱 ∙∙ ,这是一个 180 度大转弯。 微信的朋友圈给出“前后落差有点大,大得都能发电”的金句。 而破题“邻避”,负责人给的解释是两个字:信任! 信任来源于 理解,理解来源于沟通,最根本来源于民众的公共精神———公 民具有超越个人狭隘眼界和个人直接功利目的,关怀公共事 务、事业和利益的思想境界和行为态度。
完善公共项目配套政策,以良性互动积攒民意筹码,不愁“邻避”无处走向“迎臂”。 林则徐曾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 因祸福避趋之!”“邻避”到“迎臂”,考验的是公民自觉关怀与 维护公共利益的情怀。 维护公共利益不是纯粹的牺牲自 我,而是谋求平衡,当仁不让地发挥国家建设主人翁的作用。 建设项目的卫生状况如何、空气排放是否达标、安全性与稳定 性如何界定这都是可以引发百姓讨论、吸引百姓参与的 议题。 如果群众的讨论着眼点完全是如何不影响自身生 活,那么未来的世界,无处是垃圾处理场,处处都是垃圾场,我 们为后代留下的不是一个“绿色银行”,而是千疮百孔的“家 园”! 反之,如果公民讨论问题的切入点能将自身利益与公共 利益结合,寻求平衡点,像“杭州中泰项目”一样把关注点更多 放在补偿机制 、配套措施、对话机制 的完善上,那么政府在这 样的舆情反馈中裨补阙漏,以良性互动积攒民意筹码,何愁 “邻避”无处走向“迎臂”?
如果说这种“忧天下之忧”的情怀让“邻避”到“迎臂”成 为可能,那么公民与政府合作的精神态度,则是打开“迎臂之 门”的钥匙。 民众完整参与公共政策的输入、转换、输出三个 阶段,才能确保政策的公正性和可行性。 “邻避现象”产生的 直接原因,在于政府在公共政策三阶段与民众是否有充足的 互动、交流,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民众的反应是认同还是抵 抗。 以大亚湾核电站为例,在政策输入过程中的实地走访、转 化过程中“核安全咨询委员会”与公众的沟通交流、输出过程 中的“常态化 ”科普宣传 ,使得民众完整地参与到了大亚湾核 电站的选址过程中,民众愿意与政府达成协议,其态度也从非 理性焦虑转向表达合理诉求。 广州的番禺垃圾焚烧项目、汕 头的澄海洁源垃圾发电厂这些成功项目讲述的是同一个 道理:“邻避”到“迎臂”的全过程,需要的是一种合作共事的公 共精神。
“博弈”向“共享”的转变,是“邻避”到“迎臂” 的题中之义,公共精神贯穿于这种转变全过程,它需要公民在平等参与 公共事务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 而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和 公共治理模式的改变是一切开始的前提,这个过程,承载着亿 万民众的殷切期待,让我们拭目以待。
图书教材及网络课程名称 | 数量 | 价格 | 点击购买 | 展示 |
专属备考微信客服 | / | 0元咨询 | 点击添加 | ![]() |
2023版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4本套(教材+历年) | 4本 | 45-149元 | 点击购买 | ![]() |
精选易错1200题+申论批改实录66例 3本 | 3本 | 49元 | 点击购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