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学校教育的直接目标是()
A.推动社会发展 B.增强人的体质 C.增进社会公平 D.促进人的发展
2.英国教育家沛西·能认为,教育是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一观点属于()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3.白老师在班会上声情并茂的讲述了钱学森历经艰辛回到祖国、投身科学研究事业的故事,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这种班会活动类型属于()
A.叙事型 B.讨论型 C.表演型 D.体验型
4.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B.国家政权稳定的需要
C.人类文化传承的需要 D.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5.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重点是()
A.道德知识的传授 B.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
C.道德信念的培育 D.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
1.D
【解析】学校教育的直接目标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间接目的是推动社会的发展。
2.B
【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者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
3.A
【解析】叙事型班会是通过讲述故事调动大家对其的体验。
4.D
【解析】学校教育的产生既有社会经济、政治的原因,也有文化方面的原因。但是根本原因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决定的。其他的ABC三项说的太过片面,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5.B
【解析】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重点是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小学德育即学校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标志,从属于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参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在小学教育中居重要地位,它与其它各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对捉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
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是小学德育主要是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知识教育(包括必要的生活常识,浅显的政治常识以及同小学生有关的法律常识)。着重教育学生心中有也人、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