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试题资料

首页 > 黑龙江教师招聘考试 > 试题资料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科二:每日一练(9月23日)

黑龙江华图 | 2021-09-23 11:16

收藏

  点击查看<<<备考图书

  1.我们常说“知之深,才能爱之切”,这表明( )。

  A.道德认识是道德行为的基础

  B.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的基础

  C.道德认识的核心是道德思维能力

  D.道德情感调节着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的转化

  答案:B

  解析:“知之深”即是体现了道德认识,“爱之切”即是体现了道德情感。题干中的这句话就体现了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的基础。故答案选B。

  2.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

  A.操作性条件作用

  B.经典条件作用

  C.精神分析

  D.认知理论

  答案:A

  解析:行为塑造、行为矫正属于斯金纳强化理论的应用,主要是利用操作性条件反射持续不断地做系统性的努力改变或形成习得的行为方式。而经典型操作性作用主要用于解释人们的各种情绪反应、内脏或腺体的反应是如何与各种中性刺激建立联系的。故答案选A。

  3.“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体现的是( )。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

  答案:B

  解析:“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何判断一个人的好坏,既要看他当前的言行,又要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当前的言行,还要看他的实际用心和目的是什么。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孔子很早就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育。故答案选B。

  4.关于动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动机水平和行为效率呈U型曲线

  B.“耶克森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率

  C.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D.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

  答案:A

  解析:“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水平与行为效果呈倒U型曲线。故答案选A。

  5.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12~18岁阶段的人格发展属于第( )个阶段。

  A.第三个阶段

  B.第四个阶段

  C.第五个阶段

  D.第八个阶段

  答案:C

  解析: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第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发生于12到18岁。故答案选C。

  6.能说会道,妙笔生花是( )高的表现。

  A.音乐智力

  B.视觉—空间智力

  C.自知智力

  D.言语智力

  答案:D

  解析: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言语智力,包括说话、阅读、书写的能力。能说会道、妙笔生花是言语智力高的表现。故答案选D。

  7.在学习之中,有的同学既不想用功读书,又怕考试不及格的这种心理冲突属于( )。

  A.多重趋避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

  答案:D

  解析:双避冲突是指从希望回避的两种事物中必取其一的心理状态。例如,品学均差的学生怕学习又怕受处分,这两者对他都是一种威胁,都想逃避,但他必须选择其一。故答案选D。

  8.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答案:A

  解析:上述描述的是讲授法的概念。故答案选A。

  相关推荐: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