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试题资料

首页 > 黑龙江教师招聘考试 > 试题资料

2022教师招聘笔试教综模拟题:学生认知发展的差异性

教师招聘网 | 2021-09-28 13:47

收藏

点击查看<<<备考图书

1.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有的学习起来轻轻松松,而有的学习起来很吃力:有的人语文好而有的人数学好。这体现了学生认知发展的( )。

A.连续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2.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具备“义务感和责任感”特征的儿童道德发展处在( )水平。

A.前习俗 B.后习俗

C.自我中心 D.可逆性

3.找工作面试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前三分钟,这是利用了( )。

A.投射效应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 D.近因效应

4.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的是( )的遗忘理论解释。

A.干扰说 B.同化说

C.动机说 D.痕迹消退说

5.学习迁移也称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可分为( )。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差异性。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人的先天素质、环境和教育以及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决定了人的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题干中“有的学习起来轻轻松松,而有的学习起来很吃力;有的人语文好而有的人数学好。”符合差异性的含义。故本题选D。

2.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这一阶段已经超越了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的境界,也可以说能够自觉地遵守公共规则,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达到这一水平的人其行为原则已经超出了某个权威人物的规定,而有了更普遍的认识,表现为个人的义务感、责任感。只有少数人是年龄到青年期后人格成熟才能达到这种水平。故本题选B。

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首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题干中“面试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前三分钟”属于首因效应。故本题选C。

4.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动机说。动机说(又称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由于情绪紧张而引起的遗忘(考试时常发生)就属于这种类型。题干中“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属于动机说。故本题选C。

5.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迁移的分类。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所以A正确。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可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所以BCD选项不符合题干。故本题选A。

    相关推荐: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