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所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 B.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C.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 )予以保障。
A.国家 B.社会
C.学校 D.人民政府
3.教育法律关系是以( )核心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A.思想关系 B.国家强制力
C.教育法律规范 D.权利与义务
4.国家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以( )方式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缺乏教师的学校任教,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以其任教时间计入工龄。
A.见习生 B.实习者
C.志愿者 D.体验者
5.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相关规定,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对教师的考核内容不包括( )。
A.政治思想 B.工作效率
C.工作态度 D.业务水平
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故本题选B。
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故本题选D。
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关系是指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教育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教育法律规范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其构成要素有三,即主体、客体和内容。任何一种教育法律关系,都以与之相适应的现行教育法律规范为前提。教育法律规范也只有在具体的教育法律关系中才能得以实现。所以,教育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与义务为核心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故本题选D。
4.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城市学校教师和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从事义务教育工作。国家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以志愿者的方式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缺乏教师的学校任教。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认定其教师资格,其任教时间计入工龄。故本题选C。
5.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故本题选B。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