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一根木棍的一截插入水中,看起来木棒变弯曲了这是( )。
A.感觉
B.错觉
C.动觉
D.幻觉
答案:B
解析: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情况。故答案选B。
2.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 )。
A.苏格拉底
B.杜威
C.康德
D.斯宾塞
答案:C
解析:最早将教育学带入大学课堂的是康德,康德在任教学校柯尼斯堡大学将其作为一门课程讲授。因此,本题选C。
3.班集体必须具备四个基本特征,其中( )是形成班集体的基础。
A.明确的共同目标
B.一定的组织结构
C.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
D.必要的活动
答案:A
解析:班集体形成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特征是: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和必要的活动。其中明确的共同目标是形成班集体的前提和基础,班级成员只有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才会在认识上、行动上保持一致,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依存性。故答案选A。
4.能力与先天禀赋、社会文化因素有关,学生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属于()。
A.流体能力
B.晶体能力
C.专门能力
D.再造能力
答案:A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不同的形态。流体智力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依赖于先天的禀赋。晶体智力是一个人通过其流体智力所学到的并得到完善的能力,是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发展起来的。故答案选A。
5.下列不属于分科课程优点的是( )。
A.注重科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B.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基础知识
C.分科比较详细,使得各学科区别鲜明
D.学校容易组织教学和进行课程评价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课程类型特点尤其是分科课程特点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分科课程是与综合课程相对的课程。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是指从科学知识的整体中,选取关系紧密、性质相同的部分内容,根据科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组成一门学科,在每门学科内部都有严密的结构体系。分科课程的优点是突出教学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体现教学的专业性、学术性和结构性、有助于组织教学和评价。选项C,分科详细恰恰是分科课程的缺点,容易切断知识的整体性并造成某些学科之间不必要的重复。因此,正确答案为C。
6.个体对他人的外表有良好的印象,往往也会倾向于肯定其人格品质。这种效应是( )。
A.晕轮效应
B.首因效应
C.近因效应
D.刻板印象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印象形成的效应。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故答案选A。
7.狼孩的故事说明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发展的( )特点。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B
解析:狼孩之所以无法习得人类的语言系统并与人类进行流利的对话,是因为错过了其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发展的不平衡性,抓关键期进行教育。故答案选B。
8.小学生为了获得老师的赞许和认可而勤奋学习,其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社会交往内驱力
答案:C
解析: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学习做好的一种需要。故答案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