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试题资料

首页 > 黑龙江教师招聘考试 > 试题资料

2022教师招聘笔试教综模拟题:问题解决的三种状态

教师招聘网 | 2021-09-30 14:06

收藏

 点击查看<<<备考图书

1.一般来说,问题解决分为( )。

A.初始状态、中间状态、部分解决状态、完全解决状态

B.初始状态、实施状态以及目标状态

C.初始状态、变化状态以及目标状态

D.初始状态、中间状态以及目标状态

2.一种力求成功并选择朝向成功(或失败)目标的活动的一般倾向,这是( )的基本观点。

A.自我效能感理论 B.成就动机的理论

C.动机期望—价值理论 D.控制的理论

3.关于奖励与惩罚,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一般来说,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B.奖励越多越好

C.奖励要考虑个别差异

D.奖励要考虑性别特点

4.“我们知晓的比我们能说出的多”讲的是( )。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循序渐进 D.隐性知识

5.“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属于( )。

A.顺应迁移 B.重组迁移

C.同化迁移 D.逆向迁移
 

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问题解决的三种状态。问题空间就是人对问题的内部表征,包含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间状态和目标状态。初始状态指问题被认识时,问题解决者所处的情境;目标状态是问题解决者所要寻求的最终目标。问题解决的任务在于要找出一种能够把初始状态引向目标状态的操作序列;中间状态是指在实现从初始状态向目标状态的转变过程中,由操作引起的种种状态。故本题选D。

2.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与麦克利兰提出了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一种力求成功并选择朝向成功(或失败)目标的活动的一般倾向。故本题选B。

3.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奖励和惩罚要注意地问题。第一,要明确奖励和惩罚的适用范围。奖励用于改正孩子的优点,惩罚用于矫正孩子的错误。第二,要讲究奖励和惩罚的使用比例。一般认为,奖励的功效比惩罚大,所以运用奖励比惩罚多。第三,奖励和惩罚要考虑孩子的性别和个性特征。对于女孩来说,奖励会对他们产生更大作用,责骂会使他们沮丧和胆小。对于男孩,有时责骂会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对于内向孩子来说,以鼓励表扬为主,对于外向的孩子来说,不妨采取直接批评的方式。因此,奖励并不是越多越好。故本题选B。

4.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指尚未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是“尚未言明的”或者“难以言传的”知识。例如我们能从成千上万张脸中认出某一个人的脸,但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却说不出是怎样认出这张脸的。这便是波兰尼的著名命题:“我们知晓的比我们能说出的多。”故本题选D。

5.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迁移的类型。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同化迁移的根本特点是自上而下,原有认知结构在迁移过程中不发生实质性改变,知识得到某种充实。平时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都属于同化性迁移。故本题选C。


    相关推荐: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