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心理测验的作用,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A.测验能解决所有问题
B.人格测验侵犯人的隐私,因而是无用的
C.心理测验就是智力测验
D.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不是完整的
2.1920年,印度加尔各答西南部发现的“狼孩”,说明了( )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A.学校环境 B.客观现实
C.家庭环境 D.社会环境
3.出现扇贝效应的强化是( )。
A.连续程式强化 B.间隔强化
C.正强化 D.负强化
4.某教师要求学生用业余时间完成额外的数学与阅读,几周后他的学生只做了数学,而没有完成阅读。于是,老师让学生在业余时间只完成阅读。教师应用的是( )。
A.强化 B.抑制
C.分化 D.消退
5.在练习成绩反馈形式中,它不包括( )。
A.外在动觉反馈 B.内在动觉反馈
C.分情况反馈 D.结果反馈
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测验的作用。我们在运用心理测验时要树立正确的测验观,要认识到以下几点:(1)心理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2)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3)心理测验的最大问题是理论基础不够坚实。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心理测验包括一般能力测验(包括智力测验、创造力测验等)、人格测验(包括兴趣测验、态度测验、价值观测验等)以及教育测验。因此,B和C选项错误。故本题选D。
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的实质。人的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社会生活条件是人的心理源泉,是心理内容的决定性组成部分。印度“狼孩”正是因为没经历过社会实践活动,所以没有人类的心理活动。故本题选D。
3.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间隔强化的特点。间隔强化又称部分强化,它比起连续强化具有较高的反应率和较低的消退率。间隔强化由于有一个时间差,所以反应率较低,但在时间间隔的末期反应率上升,出现一种扇贝效应,也就是个体的行为效率呈现出扇贝形曲线的变化趋势的现象。如学生在期终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故本题选B。
4.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消退。所有的行为都是被强化维持着的,一旦维持行为的强化物不再被实施,个体终究会停止表现出该行为。撤销或扣留强化物的过程称为消退。题干中在业余时间只让做阅读,不能做数学,对于数学而言体现的是消退,因为没有了业余时间这个强化物。故本题选D。
5.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反馈的形式。反馈的形式有以下四种:(1)内在的动觉反馈。(2)分情况反馈。(3)结果反馈。(4)情境反馈。故本题选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