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近发展区理论要求教师的教学应该是( )。
A.适当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 B.与学生实际水平相当
C.低于学生的实际水平 D.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一般来说,文化选择的标准不包括( )。
A.科学的选择 B.辩证的选择
C.历史的选择 D.民族的选择
3.人口的地理分布和流动是政治、经济、历史以及( )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A.教育程度 B.城市发展水平
C.人的个性偏好 D.自然环境
4.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层次理论,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分为三个层次 B.三种层次是同时的
C.三种层次是相互交融的 D.三种层次是相互独立的,各有各的任务
5.一些心理学家所称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 )。
A.13、14—16、17岁 B.11、12—13、14岁
C.14、15—16、17岁 D.12、13—15、16岁
1.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观点。维果茨基根据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要求教师的教学应该是适当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略有一定的难度。故本题选A。
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选择的标准。文化选择的标准主要包括:科学的选择—传播科学和文明,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时代的选择—传播时代精神;民族的选择—以本土文化为依据,保持民族优秀传统和特色;辩证的选择—体现扬弃与继承、创造与发展的统一。故本题选C。
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人口分布是指在一定区域里的人口增加状况以及实居地的人口密度,这是就人口在静态下说的。其实,人口不是一个静止的总体,它总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中。人口的地理分布和流动,是由于政治、经济、历史、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口分布和密度,不仅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学校的布局,而且影响受教育者的人均教育费用。故本题选D。
4.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主观能动性。从活动水平角度看,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三个层次构成: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其中最基本的是认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三种层次是相互影响的,是共时、交融的,人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渗透在一切社会活动中,人的一切社会活动又受到它们的“支持”和影响。故本题选D。
5.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少年期心理发展的特征。少年期(11、12岁—14、15岁或11、12岁—13、14岁),又称学龄中期,相当于初中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在这一时期,学生处于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这一时期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故本题选B。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