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8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23.知识越多,能力越强。
24.接受学习一定是有意义学习。
25.根据科尔伯格的观点,道德发展的阶段是固定的,相同年龄段的人都能达到同样的发展水平。
22.【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一方面,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体现。但另一方面必须注意,不能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理解为绝对独立性。
(1)教育归根到底是受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制度决定的。
(2)每一时代的教育从以往教育中继承什么,也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和政治制度分不开。
(3)在新的政治制度下,与旧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和内容,决不会长期存在下去,迟早要改变。
(4)新的教育思想.只能在新的政治制度下才能真正得到普遍的实施和发展。
故,以上说法错误。
23.【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从事某种活动必须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
(1)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前提。
(2)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
(3)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知识多了,能力并不一定就高。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故以上说法错误。
24.【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奥苏贝尔从两个维度对学习做了区分: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
所谓接受学习(reception learning),指人类个体经验的获得,来源于学习活动中,主体对他人经验的接受,把别人发现的经验经过其掌握.占有或吸收,转化成自己的经验。
有意义学习,与学习者各种经验融合在一起的.使个人全身心投入其中的学习。是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接受学习分属于不同的划分标准之下,接受学习可以是意义的接受学习,也可以是机械的接受学习。故上述说法错误
25.【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柯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分别是:
(一)前习俗水平分为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二)习俗水平分为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三)后习俗水平分为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研究表明,大多数10岁以下儿童的道德推理处于第1.2阶段水平,10岁以后开始进入习俗水平;但仍有少数青少年以及青少年与成人罪犯停留在前习俗水平推理阶段;青少年和成人大都使用第3.4阶段的道德推理;只有大约35%的人在16~25岁之后达到后习俗道德水平。
故上述说法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