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是( )。
A.生物遗传
B.选择经验
C.社会实践
D.教育
22.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的是( )。
A.科学知识
B.信息技术
C.文化发展
D.政治体制
23.学生文化往往都是在日常的相互交往中,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结为一个群体而表现出来的,因而具有( )。
A.正式性
B.特殊性
C.非正式性
D.情感性
24.设立什么样的学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比例如何,各种专业之间的比例如何,都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所制约。这说明了( )。
A.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
C.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D.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方法发展与改革
25.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文化现象,所以学生文化具有( )。
A.情感性
B.深刻性
C.稳定性
D.过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