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学家总结出婴幼儿身心发展的顺序是“三翻、六坐、八爬、十二月会走”的结论,这是一种( )。
A.发展常模 B.年龄量表
C.年级当量 D.年龄常模
2.师生关系在教学内容上是一种( )关系。
A.民主平等 B.授受
C.相互促进 D.教育与被教育
3.教师专业化的条件不包括( )。
A.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B.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C.教师的人格素养 D.教师的身心健康素养
4.历史上第一次将课程评价纳入课程开发过程并使之成为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之一的教育家是( )。
A.斯塔弗尔比姆 B.泰勒
C.布鲁纳 D.布鲁姆
5.关于课程资源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教师是首要的课程资源
B.校内课程资源相对稳定
C.教学过程是动态的课程资源
D.校内课程资源的作用大于校外课程资源的作用
1.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测验常模类型。发展常模是心理发展的平均水平,衡量个人身心发展水平的参照标准,通过比较来了解某个个体在总体中处于何种发展水平。发展常模包括发展顺序量表、智力年龄、年级当量。发展顺序量表是为了检查婴幼儿发展是否正常而设计的,它是最直观的发展常模,它告诉人们多大的儿童应具备什么能力或行为就表明其发育正常。题干中“三翻、六坐、八爬、十二月会走”这句话是对不同月份婴儿发展顺序上应具备特征的反映,即发展顺序量表。发展顺序量表属于发展常模的一种。故本题选A。
2.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师生关系的构成。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教学上的授受关系;人格上的平等关系;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故本题选B。
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教师要具有学科专业素养、文化素养、教育专业素养。在教师的职业素养当中要求教师应该具备:(1)健全的人格;(2)良好的人际关系;(3)高尚的师德;(4)愉悦的情感。故本题选D。
4.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泰勒的思想观点。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泰勒提出目标评价模式。该评价原理可概括为七个步骤或阶段。确定目标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以目标为中心展开,因为其他所有步骤都是围绕目标展开的。在历史上,他是第一次将课程评价纳入课程开发过程并使之成为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之一的人,因此被称为“当代课程评价之父”。故本题选B。
5.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教师是首要的课程资源,教师是课程资源的携带者,教师知识越丰富,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才能更好地胜任教学。教学过程也是一种课程资源,是动态的课程资源。D选项说法错误,按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分为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课程类型不同,学生情况不同,会需要不同的、适合的课程资源来支撑教学。故本题选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