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面试热点

首页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试题资料 > 面试热点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重点之乡村善治

黑龙江华图教育 | 2022-08-25 14:09

收藏

  一、热点链接

  总书记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近 14 亿人口的大国,实现乡村振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没有现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经验。我国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只能靠我们自己去探索。 ” (来源:中国网)

  二、参考观点

  表明观点,点明本质:

  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这意味着,可持续脱贫不仅需要关注农民“生活富裕”,更要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从脱贫走向可持续脱贫,这一转型升级意味着乡村治理体制机制需要全面创新, 以有效制度呵护脱贫成果, 以精准措施激发发展动力。

  分析:

  1.物质贫困往往只是一种结果,通常伴随着精神贫困、制度性贫困等一系列深层问题。过去几年,不少地方将扶贫作为中心工作,一心扑在帮助贫困户易地搬迁、寻找产业,乃至临时救助等工作上,有时难免忽略了贫困地区观念落后、教育缺乏、民风不淳、组织涣散等导致贫困的潜在因素。

  2.扶贫工作较为倚重的干部与群众一对一结对“各个击破”方式,对消除单一农户的绝对贫困起到明显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后续如不在提升当地基层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整体性政策上发力,可能还不足以保证可持续脱贫。

  对策:

  1.要以自治为核心,实现乡村治理有力。要让村民自治成为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 核心,充分发扬民主,让村民在乡镇人民政府指导下,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水平;要通过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保障村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村里的大事由村民说了算,村里经济的发展大计由村民自己决策决定,让村民村里的事大家商量着办,让村民

  在参与中真正成为村子的主人,让村民说事制度成为治村法宝。

  2.要以法治为保障,实现乡村治理有序。法治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自上而下的“硬治理”,乡村治理必然要求以法治为根本要求,以法律作为规范乡村所有主体行为的准绳。要让广大村民意识到,无论是村规民约,还是重大议事决策,都必须要按程序办事;要依法保障村民权益,尤其是涉及村民重大利益的时候,要注重引导村民参与到重大事项的决策与过程中来,从而始终坚持依法办事,建设法治乡村,逐渐形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的氛围。

  3.要以德治为引领,实现乡村治理有魂。伦理道德是引导社会风气和凝聚社会人心的不可替代力量,是乡村治理的灵魂。无论是法治还是自治,都要通过德治来体现和引导,才能有效破解在乡村治理中法律手段太硬、说服教育太软、行政措施太难等长期存在的难题。要在乡村治理中不断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文明村”“文明户”等文明创建与评议活动,采取各种有效形式激发农村传统文化活力,不断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使风清气正、向善向上的舆论导向推动自我教化,形成良好的村风民俗,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主题在乡村文明创建与评议的小活动中落地生根。

  相关图书推荐>>>2022公务员结构化面试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