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面试热点

首页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试题资料 > 面试热点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之激活内生动力为乡村赋能

黑龙江华图教育 | 2022-08-26 14:41

收藏

  一、热点链接

  走进浙江省宁波市葛家村,犹如走进一个艺术创意空间。在这里,一家仙人掌酒吧吸引了十里八乡的年轻人,一间手艺馆让不少外国人慕名前来学习竹编等传统技艺。村子之所以“酒香不怕巷子深”,要归功于全村村民,他们是自己村落的设计者,也是美丽乡村的建设者。

  葛家村的发展变化,在开始阶段离不开外界的帮助。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丛志强和团队在这里开展了一场“艺术家驻村”试验,尝试解决乡村的环境整治、振兴发展等问题,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在他们的帮助下,村里一点一滴发生了可喜变化,村民看在眼里,也落到了行动上。他们积极发挥创意、改造村庄。在丛志强看来,自己做得并不多,“只是为村民赋能,激发出他们本身的创造力与积极性” 。 (来源:人民网)

  二、参考观点

  表明观点,点明本质:

  如今,在努力促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只能靠不断的探索和总结。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葛家村的实践给人以启示。可见,艺术的火花点燃了葛家村的发展热情,反映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大家对亲身参与村子发展的积极反馈。这不禁让人思考:如何为乡村赋能,怎样更好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发展热情才能真正的打好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

  分析:

  1.一次艺术的激发,不仅带来了村庄的大变样,也催发了基层工作理念的转变。党员干部不再大包大揽,而是引导村民根据每个村庄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打造美丽乡村。党员干部和村民一起就地取材, 自己动手在村里修建美术馆、画院、手工艺馆、村庄公园、儿童乐园、休闲竹椅、凉亭等,既提升了村民对个体价值与乡土文化的自信,又提升了村庄的公共性与现代性。

  2.乡村振兴,是国家大政策。乡村不发展,中国的发展是不完全的;乡村不现代化,中国不可能现代化。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城乡经济取得巨大成就,多数农村也解决了温饱问题。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的文化艺术建设显然落在了后面。提升农村的文化艺术事业,各级各地采取了许多措施,想了很多办法,但效果很不平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些地方没有把力气用在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上。于是,“干部干,村民看”“热闹一阵子,回到老样子”这种现象,重复出现。

  3.授人以鱼,只能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才可解一生之需。当年的改革开放,就是因为激发了全国人民渴望发展致富的内在动力,才使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葛家村的实践告诉我们,在振兴乡村的新征途上,只有激发村民本身存在的发展动力,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村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获得井喷式释放,乡村振兴事业才能获得我们所期望的效果。

  对策:

  1.为乡村赋能,前提是唤起村民的主体意识。以前往往是“干部干、村民看”,现在是村民主动参与村子建设。外部帮扶起到的主要是引导作用,艺术下乡、艺术家驻村不是仅图一时热闹,而是以艺术的方式给群众带去启发,让他们懂得如何认知美、欣赏美,进而追求美、创造美,带动乡村发展势头。

  2.为乡村赋能,关键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让村民在感受变化中鼓足干劲。努力改变村民观念、增强群众能力,在发展过程中激励他们主动作为,在乡村振兴中找准自我定位、放大自身价值,才能让致富的内生动力持续迸发。

  3.为乡村赋能,也要注重在精神文化层面加以推动,让乡村振兴的经验在更大范围内借鉴和共享。把葛家村的经验送出去,再把刺绣、木工、酿酒等手艺带回来,定点帮扶让大众都有收获。

  相关图书推荐>>>2022公务员结构化面试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